張女士來討論白內障的開刀事宜,初步解說完,她有點為難地問道,聽說白內障開完還會再生?她有朋友開完數個月就復發了,如果這樣她就不想開了,又是一個不準確資訊的受害者。移除掉的水晶體是無法長回來的,她的朋友應是後囊混濁造成的續發性白內障。
症狀
剛開完白內障的患者對視力的改善通常都相當滿意,但是有些人在一段時間後,會感覺一層霧狀的東西擋在眼前,視力甚至降到和開刀前一樣。如果開刀不久,患者會很懊惱白挨了一刀,抱怨之言隨即傳遍鄉里。除視力降低外,其他的症狀還包括眩光、光暈、畏光、對比敏感度降低等。
病因
現代白內障手術均採用超音波晶體乳化術,為了人工水晶體的穩定並降低視網膜剝離的風險,都會保留水晶體後囊。手術後,殘存的水晶體表皮細胞,經由
增生、移行及分化,沿著後囊內側往中心移動,這些細胞附著在後囊上,最後形成一層膜狀混濁物,影響視力,就是所謂「續發性白內障」。
圖一 後囊混濁,早期的續發性白內障 |
續發性白內障可分為兩種型態,一種是混濁的纖維化,這是因為水晶體表皮細胞不正常增生造成。另一型則是表皮細胞不正常分生所致,後囊上會有一顆顆的小珍珠,比較容易影響視力。
圖二 箭頭所指皆為早期的小珍珠變化 |
發生率
手術後2-5年間,其發生率約20-50%。開白內障時年紀越輕,續發性白內障的風險越高;於嬰幼兒,發生率則為百分之百。其他如糖尿病、虹彩炎、外傷性白內障等發生率也較高
預防
手術時盡量清除皮質及表皮細胞,打磨前後囊內側,減少殘存的上皮細胞。將水晶體完全置入囊袋中,且讓前撕囊開口的周邊完全覆蓋在人工水晶體上,可物理性的阻擋細胞往視軸中心移動。這些措施都可降低後囊混濁的發生。
人工水晶體的材質及設計也會影響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鏡片後緣呈直角的比起圓弧狀的,可機械性的阻擋細胞由邊緣移動至中央,阻止混濁的產生。水晶體支撐腳有兩腳、四腳或片狀等不同設計,其設計是否會影響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目前並無定論。水晶體材質包括忌水性、親水性壓克力及矽水膠,雖然有些研究顯示忌水性壓克力會降低後囊混濁的發生率,但是統合分析並未證實此觀點。
處置
成年人或大孩子處理續發性白內障的方法是很簡單的,可用銣-雅鉻雷射切開那層混濁的膜,沒有傷口也不會疼痛,不用再進一次開刀房,在門診就可迅速完成。雷射後,因為沒有傷口,相對也沒什麼禁忌。但筆者會建議病患多休息且保持頭部較高的姿勢,讓碎片沉降,早日恢復視力。相對的,幼兒續發性白內障發生率高又很難處理,需施行侵入性的玻璃體及水晶體囊切除術。因此幼兒白內障手術時,會在植入人工水晶體後,隨即進行後囊的環狀撕囊,形成一個開口,避免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及後續處理上的困擾。
圖三 銣-雅鉻雷射後的後囊開口,箭頭所指為開口的邊緣。 |
雖然雷射處理迅速有效且不具侵犯性,但並非全無風險。副作用包括因為破壞玻璃體腔的完整性,升高視網膜剝離、黃斑部水腫的風險。瞄準若有偏差,雷射誤打在人工晶體上造成晶體裂損;打在虹彩和角膜,則造成虹彩炎、角膜水腫。若後囊開口太大,可能導致水晶體脫位。發炎現象或雷射造成的碎片會阻礙房水通路,造成眼壓升高等,但這些併發症都極少見,且相對於視力的改善,這些風險是可接受的。雷射後,續發性白內障雖有可能再度復發,但並不多見,可再度雷射處理。至目前為止,並無任何藥物可以預防、減緩或消除續發性白內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