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星期六

紫外線與眼睛

                                     
    台灣的夏天艷陽高照,紫外線指數超過7達到嚴重等級的日數,北部有四成,中部約六成,在南部則高達八成,如何阻絕紫外線已成了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紫外線是陽光光譜中波長比可見光短的一部份,由早上10點至下午3點;越接近赤道;在沙灘或雪地;空氣越清新無污染或高度越高的地方,紫外線就越強。紫外線依波長可分為UV-A (320~400nm), UV-B (280~320nm)UV-C (100~280 nm)。波長越短者,其能量越高,傷害性也越大,好在UV-C於正常狀況下並不會穿過大氣層,只要你沒有計畫宇宙旅行就不用擔心了。另一個不為人熟知卻耳熟能詳的紫外線就是近視手術的準分子雷射,使用的就是198nmUV-C來精確切削角膜。
    大家都知道紫外線曬多了皮膚會黑,曬過頭了會受傷。而眼睛是遠比皮膚還脆弱的器官,過量曝曬當然會造成傷害。對眼睛的傷害可分為高強度短時間和長時間低強度的傷害。
高強度短時間的傷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強光性角膜炎即雪盲和電焊角膜灼傷。乾淨的新雪會反射高達85%的紫外線,在雪地裡若無特別的防護,眼睛會受到紫外線上下夾攻,極易使眼睛受傷,就是所謂的雪盲。在沙漠和海灘反射率約17%;而一般的土壤地面,反射率約只有2.5%,因此農夫等田野工作者,較不易遭至如雪盲的傷害。
電焊會產生大量紫外線,具有極強大的能量,若無保護鏡直視電弧光,角膜會吸收紫外光,剛曝露時並沒有什麼異樣,而於數小時之後表皮細胞逐漸死亡脫落,神經末梢外露。病人常於三更半夜因極度疼痛、淚流、畏光、眼睛紅腫、無法張開而求醫。另外在裝置有紫外線殺菌燈的實驗室、手術房、冷藏庫中的工作者,也常會意外的曝露在紫外線下而造成同樣的傷害。
    低量長時間曝露所形成的傷害,較易見到的就是眼裂黃斑,初生時會呈現一組織及血管增生,略帶黃色突起的小結節於角膜兩側結膜上。繼續增長則會呈三角形富含血管及纖維組織入侵角膜,稱之為翳狀贅片,若侵及角膜中間部位就會影響視力,這已證實和紫外線曝曬有關。因此常可在沿海地區居民、戶外工作者及農漁民發生。其次最為熟知的就是白內障,因水晶體吸收大部份的紫外線,避免紫外線到達視網膜造成傷害,而這個〝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水晶體也因不溶性蛋白質逐漸累積,而形成白內障。

    此外,紫外線及強光也會導至黃斑部病變。幫眼睛阻絕紫外線,太陽眼鏡當然是首選,搭配寬帽簷的帽子在強烈陽光下就更理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