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乾眼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乾眼症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2日 星期六

脈衝光乾眼症治療 (2) - 治療流程


         脈衝光治療前,除了症狀及徵候評估外,最好做一個瞼板腺的完整評估。包括乾眼問卷;瞼板腺紅外線照相,檢視瞼板腺外觀;淚膜破裂時間,檢查眼睛張開後淚水層可以維持完整的時間,代表淚水的品質,通常應大於十秒。淚河高度,下眼皮和角膜間的夾角,會積蓄一個呈三角形斷面的淚水池,正常應高於2mm。淚膜脂層厚度,有些儀器可以測出實際厚度,有些則僅分等級。

         脈衝光的首次療程通常包括三次治療,每次間隔約三至四週,間隔時間可讓皮膚緩和一下。依筆者的經驗,在第一次治療後約有五成的人會覺得有改善,多數為輕症者,第二次治療則會達到七八成,第三次以後會達到九成的效果。

         脈衝光治療當天千萬不要化粧,不論眼妝或臉妝都不宜,因為治療前要先徹底的清潔眼瞼及臉部的施打部位。清潔後塗上傳導凝膠,在眼睛上放上角膜保護罩,然後由眼眥外側打到臉部另一側,下眼皮兩側包括鼻樑上共打約15發,上面兩側約10發,施打兩回合計50 (圖一)。術後應注意防曬免得皮膚反黑。


圖一 脈衝光施打順序及部位

         上下的探頭形狀大小各異,下方為8X15mm方形,上面6mm小圓形探頭(圖二),因為要施打在眉毛和睫毛之間的上眼皮,若不小心打到會導致毛髮掉落。有些機種治療發數較少,也沒有治療上眼瞼,效果可能會較差一點。

 

圖二 施打上眼皮的小圓形探頭

 
          病患最擔心的是打脈衝光會不會痛?以筆者使用的M22 Optima IPL機種,會將波型調整成方波,而非強度遞減的波形,因此無熱點。而且透鏡面有冷卻作用,因此施打時並無明顯疼痛或熱感。但極少數皮膚特別敏感或施打範圍有色素斑則較易吸收熱度,較有刺痛、熱感、像被掐到或被橡皮筋彈到。脈衝光治療比較不舒服的反而是打完後,需要用瞼板腺鑷擠壓瞼板腺,把油脂擠出來(圖三),因為腺體內油脂只是軟化,並不會自動排出。擠壓會造成疼痛,這也是多數患者所畏懼的。有些醫師怕患者排斥而不擠壓,但依日本Akira醫師的研究不擠壓雖然也有效,但要達到同等治療效果需更多次的療程。

    

  圖三 施打後擠出牙膏狀的瞼脂

        另外患者關切的就是打完一個療程後,乾眼症是否就痊癒了,這是不可能的。確實有些患者治療後會改善到長期沒困擾的程度,但絕非痊癒。接受脈衝光治療的意義在於緩解用傳統方式無法解決的乾眼症狀,更重要的是保持瞼板腺通暢,不繼續阻塞導致瞼板腺全面萎縮,進入無可挽回的困境。因為脈衝光雖然可以改善瞼板腺的排放和乾眼的症狀,但根據研究報告,術後追蹤六個月內,治療組和對照組有顯著差異,九個月後則無。因此一個療程它的效果大概維持6-9個月,如果勤加熱敷及清潔眼瞼可能久一些。筆者的部分患者會每二三個月就做一次,維持效果;有些則在八九個月後等症狀逐漸出現再加以治療。

脈衝光乾眼症治療(1) – 治療機轉

 

        乾眼症是一群原因複雜治療不易的疾病,雖然不至於引起失明,但是影響日常生活非常惱人。以前認為乾就是缺水,因此補充各式各樣的人工淚水,可是效果實在有限。現在逐漸了解,乾眼症可略分為缺水型及缺油型也就是蒸發型,其比例約為14%86%,缺油型或混合型的占絕大多數。脈衝光(IPL, Intense Pulsed Light)治療針對的就是學術名稱為瞼板腺功能障礙” (MGD,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的缺油型乾眼症。

        脈衝光在皮膚科已有相當長的使用經驗,主要用在酒糟性皮膚炎(rosacea),其作用可降低發炎、收斂血管、促進纖維母細胞及膠原蛋白的活性,所以在皮膚回春方面也廣泛使用。許多乾眼症的女生,一聽到可以用脈衝光治療乾眼症都興緻勃勃,認為一舉兩得可以順便變漂亮。脈衝光治療瞼板腺功能障礙也是由皮膚科延伸,一個歪打正著的結果。美國的眼科醫師Toyos的太太是皮膚科醫師,使用脈衝光治療臉部皮膚疾病的同時,出乎意料之外的,有些患者發現乾眼症也減輕了,逐漸揭開利用脈衝光治療乾眼症的新頁。美國眼科醫學會也在2020年發表報告,肯定脈衝光對瞼板腺功能障礙的治療效果。

        脈衝光利用氙閃光燈 (Xenon flashlamp) 產生波長500 nm 1200 nm的非同調性光線。很多人分不清脈衝光與雷射,感覺上都是很厲害的光線。簡單的說,雷射光的相位、波長是一致的,具同調性(coherence),光子如同閱兵的列兵,步調一致。脈衝光則具多波長,形成高強度、非同調性的光束,光子像廣場上漫遊的群眾。經不同波長濾鏡後,讓特定組織吸收,所以打深層皮膚和瞼板腺的濾鏡波長就有所不同。雖然脈衝光對於瞼板腺功能障礙的治療機轉並未完全清楚,但產生的光生物調節作用(photobiomodulation)可增進細胞活性,減輕毛細血管擴張,降低發炎物質,殺死細菌及螨蟲,抑制金屬蛋白酶,更重要的是以熱度軟化瞼板腺內的瞼脂,使其易於排出,疏通瞼板腺。

        缺油型乾眼症的基本治療方法就是清潔及熱敷眼瞼、抗生素及消炎藥治療及補充omega-3脂肪酸。在瞼板腺阻塞較不嚴重的患者這樣的治療就可改善;但是嚴重阻塞者,可能熱敷到皮膚已燙到不行,瞼板腺接受的熱度卻不足以軟化油脂,因而效果不彰。脈衝光利用強烈的光線穿透皮膚達到瞼板腺,以特定波長的濾鏡,讓瞼板腺吸收這些光線轉換的熱能,而表層皮膚不吸收熱度,可以彌補前述的缺陷。

        有些情況並不適合做脈衝光,膚色量表(Fitzpatrick scale) V/VI,也就是深棕及黑色的皮膚,會導致皮膚傷害。四週內曾進行日光浴或仿曬,開放性傷口,皮膚癌或癌前病史,嚴重發炎的皮膚炎皆不適合。原廠指示中提到刺青部位不適合,原因是怕刺青部位吸收較高能量導致不適,而且可能褪色。可是台灣女性刺青的是不多,但紋眉及眼線的比例還真不少,實際觀察個人治療紋眼線做脈衝光的患者並無特別疼痛感,紋眉、眼線也未褪色。還有原廠也建議服用A 酸的不宜打脈衝光,問題是服用A 酸本來就易導致瞼板腺功能障礙,曾治療過數個病例,乾眼都獲得改善也無不良副作用。所以紋眉或A酸應是相對禁忌,需跟患者多做說明即可。脈衝光的副作用相當少見,包括熱或痛感,表皮紅腫,水泡(圖一),打到眉毛或睫毛而掉髮,通常是自限性的。

 

有老人斑的病患者,於治療後於圓圈處,產生水泡,一天後消失。防止方法可先貼膠布阻隔。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眨眼運動 – 對抗調視疲勞及乾眼症的秘密武器


 

      3C產品越來越普及,於防疫期間使用率更是大幅飆升,使用3C後感到眼睛乾澀疲勞的人越來越多。若是用於娛樂或居家辦公,還可以熱敷眼睛休息舒緩一下。但若在辦公室內,生產線上,或在開車,這招就行不通,此時我們的秘密武器就可派上用場了。

     眨個眼睛,打從出娘胎就會的事還要運動練習,乍聽之下是有點荒唐。問題在當眼睛專心注視物體時,不管是盯螢幕、看書或開車,眨眼頻率會從正常每分鐘二十次降到只剩1/21/3,幅度也常常不完全。想像一下大雨天開車,雨刷速度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還只刷一半擋風玻璃,夠慘了。因此需要強迫性的眨眼運動,可壓迫瞼板腺分泌,恢復眨眼的頻率和幅度,讓眼淚能清洗潤濕眼球表面。

 怎麼做?

        正常的眨眼使用提上瞼肌張開上眼皮,用眼輪匝肌閉眼。將指頭放在兩眼外側,眨眼時指頭不應感受到肌肉收縮,這才是正常的眨眼。若指頭感受到肌肉抽動,表示眨眼用的是其它的肌肉,而不是正常眨眼使用的肌肉。

 步驟一

        完全閉上眼睛後停留兩秒,慢慢數到二就差不多了,張開眼睛停個兩秒,此時不應感受到肌肉收縮。

 步驟二

        再閉上兩秒,接著用力閉上眼皮,想像要用眼皮壓破花生莢的感覺,此時指頭會感到肌肉收縮,兩秒後張開眼睛。也可只做第二步驟,重複五次。每一、二十分鐘做一次。

        研究顯示,單是這樣的動作就可以改善乾眼症狀。但要持之有恆並不容易,通常略有改善後就會忽略不做了,因此最好將這些動作結合在在日常生活中,譬如講手機時,喝水時,用遙控器轉換頻道時,才可以將長時間使用的眼睛保持在最舒服的狀態。

 


調視疲勞、乾眼症與風水

 

   

        眼科醫師也談風水?會不會太撈過界了?但這兒要說的,就由不得你不信了。

        防疫期間居家辦公、上課,增加了一大堆不得不、又無適當環境的重度電腦使用者。以台灣狹窄的居住環境,孩子能各有一間房間,已是上等家庭才可能。現在還要父母各有房間辦公,光線條件良好,太難了!尤其居家上班上課都離不開本來只是配角,還可能被限制使用的電腦,卻一躍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線主角。我們就來談談日常用眼的環境中,我們如何調整風水,來避免乾眼症及眼睛疲勞。

         不論是辦公室或車內的冷氣及風扇,若氣流直吹眼部,會加速淚水揮發。因此應調整冷氣出口、辦公桌方位或設法略加阻擋氣流,避免加重乾眼症狀。有些乾眼病人會在他的座位周圍使用加濕器,若辦公室允許,也可在桌上擺上水栽植物或小魚缸,增加週遭濕度,但應予固定慎防打翻。

         看印刷紙本或近距離工作如裁縫、繪圖等,應安排光線由後上方照到書本或工作物體上。在書桌上閱讀,桌燈應有遮罩避免光線直射入眼睛。看電視時室內照明不用太強,稍弱反而會使眼睛較舒服。

        電腦的擺設又是另一種考量,太強的光線會干擾看清螢幕,最不合宜的是從後上方不論是人造或太陽光的光源。這和閱讀書報正相反,因書報需靠光線反射才能看清楚,螢幕卻是自行發光,光線照在上面反而是種干擾,遮擋或關掉一些正上方的光線也可改善類似狀況。避免螢幕正背對著窗外或白牆,因為光線會直射眼睛造成困擾。

        螢幕高低遠近也是有學問的,一般而言桌機的螢幕應置於一臂之遙,約七十公分。螢幕上緣對齊眼睛高度,看螢幕時臉部略呈往下1015度,如此脖子較不易痠痛而且眼瞼裂(眼睛張開的大小)較小,眼睛較不易乾澀,高低調整可靠螢幕支架或調整桌椅高度來完成。盡可能使用不妨礙工作的最大字體,調整螢幕亮度及對比,保持最舒服的程度。對於主要工作是電腦輸入者,常需要在文件和螢幕上來回調整視力,很容易導致調視疲勞。可以考慮用可夾於螢幕旁的文件夾夾住文件,避免過度使用調節力。

        有些病人喜歡問要補充什麼?藍莓?金盞花?葉黃素?魚油?這些東西對眼睛的一小部分有些小幫忙,對於調適疲勞可沒什麼大用途。人工淚水可改善乾眼情況,暫時較舒服但無法解除調視疲勞。但是要注意市售藥水或整瓶的人工淚液都含有防腐劑,一天的使用量不應超過四次。沒防腐劑的人工淚水則不在此限。

        很多人擔心螢幕藍光會傷害眼睛,其實是過慮了。要知道陽光中藍光的強度是螢幕的十萬倍,果真藍光如此傷眼,那在陽光下工作的漁民、農夫、建築工人的眼睛應該早早就出現問題,臨床上並未有此現象。但是看螢幕的確易導致調視疲勞及乾澀等不舒服現象,因為正常人每分鐘約眨20次眼,但看螢幕時會降到1/21/3的次數,導致淚水不足以洗刷潤溼眼球表面。電腦工作者應提醒自己,易酸痛的人,遵從20-20-20法則,避免調視疲勞。易乾澀的人,做眨眼運動,避免乾眼。又酸又澀那就兩種都做,避免造成所謂的電腦視覺症候群 (computer vision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