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圓錐角膜與角膜移植


  在角膜地圖儀普及後,圓錐角膜的診斷已漸趨容易,但治療方面仍有其無解之處。很多剛被診斷為圓錐角膜的病人,一來就要求角膜移植,認為移植是終極解決此病的最佳辦法。其實這個觀念並不正確,角膜移植通常僅保留為,所有的醫療努力都無法達成效果時的最後手段。

   雖然圓錐角膜移植的成功率可高達95%,是所有角膜移植疾病中最高的。但所謂成功的角膜移植指的是角膜保持清澈透明,而非該眼睛可以毫無障礙的使用。許多做完角膜移植的病人因為散光或兩眼不等視的問題,無法配戴眼鏡,仍需配戴隱形眼鏡來解決這些問題,而且常比移植前更難驗配。雷射屈光手術也可用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但此技術必須切削角膜降低厚度,增加移植後圓錐角膜復發的風險,因此仍需相當謹慎施行。

        所謂角膜移植就是以捐贈者的角膜取代患者已變形或混濁的角膜,現今圓錐角膜移植的方式可分為傳統的全層移植和層狀移植。全層移植就是將角膜從表皮至內皮全部置換成捐贈的角膜,這是一個開放性手術,需打開眼球,風險較高;也有角膜排斥、高度散光及兩眼不等視等副作用。層狀移植保留病人本身健康的內皮細胞層,以捐贈者的表皮及基質層,置換變薄變形的對應組織,這種方式可降低手術的風險,因為眼球仍然維持其封閉性,屬於眼球外手術,結構上較強韌,可較早拆除縫線。由於是自身的內皮細胞因此沒有排斥風險,表皮及基質的排斥作用影響較小也較易控制。但散光及不等視的問題仍然無可避免,而且手術的技術性相對高出許多。

        以澳洲角膜移植資料庫統計,約一半的角膜移植在十五年內會失去功用,而需再次移植,而第二度移植的維持時間通常比第一次短。另外長期追蹤全層圓錐角膜移植的病人達二十年的研究發現,於移植術後七年內散光是穩定的,但是十年後散光度數會開始變化,持續增加高達七百度之多,原因是移植角膜外圍的受贈者角膜持續變薄。依此兩個研究,一個圓錐角膜病人若於十五歲就接受移植,可預期在其青壯年可能需再接受兩次以上的角膜移植手術,對病人及醫療體系都是很大的負擔。因此目前的共識是除非已無其他選擇,不要對年輕的圓錐角膜病人施行角膜移植手術。

        以前由於無力遏止圓錐角膜的進行,多數醫師及病人皆採取聽天由命的方式並不積極追蹤病況,等到需角膜移植時再說了。所幸在角膜交聯術發展之後,已可相當程度遏止圓錐角膜的惡化,需要角膜移植的病患已大幅降低。也因此持續積極追蹤角膜變化,於角膜膨出遽增前趕快做角膜交聯術,可避免情況惡化到需進行角膜移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